从制度管理到数据治理,从“看得见的自动化”到“看不见的智能化”,从“会”采煤到“慧”采煤的华丽蜕变。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煤炭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焦煤赵固二矿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聚焦智能化煤矿建设总体规划,依托智慧赋能、数据驱动,乘“云”而上,逐步形成“以自动控制为主,人为干预为辅”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实现了“智慧矿井”的华丽蜕变。11月25日,该矿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
奋进波澜壮阔,成绩来之不易。12月15日,笔者走进赵固二矿身临其境感受“智能红利”为企业和员工带来的收获和喜悦。
植入“最强大脑”
“14030工作面,我是智慧管控平台。现在是否具备远程开机条件?”
“现场已具备开机条件,可以授权远程开机。”
……
在经过询问、确认和提醒等一系列程序之后,焦煤赵固二矿智慧管控平台一名操作员迅速按下“一键启动”,智能化综采设备开始自动依次有序运行。
“智慧管控平台就像是整个工作面的‘最强大脑’,它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依托万兆环网,集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监测监控、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我们就是通过它来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该矿矿长唐世界介绍说。
在实时传输回来的视频画面上笔者看到,700多米深处井下工作面的采煤设备自动运转,割煤、移架、推溜、输送,一切井然有序。智慧管控平台的操作员随即开始利用多组视频监控系统对采煤机的采煤,工作面、主煤流系统各转载点进行集中巡检……这一系列的安全巡视工作,只需2名员工在地面即可完成。
该矿14030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是河南省首个大埋深高矿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记忆截割率达到87.7%、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达到94.2%。工作面生产期间,作业区域人数由原来的28人减至9人,减员幅度达68%。
打通“全身经脉”
2020年12月15日,八点班。井下员工信息:跟班矿领导张鹏,开拓一队副队长关建军……
在智慧管控平台LED显示屏幕最右端,笔者看到正在滚动的井下工作人员信息,不禁询问道:“可以跟踪到他们在井下的位置吗?”
“可以。人员定位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每位员工身上携带的定位仪,智慧管控平台可以实时监控井下的所有情况。”该矿调度室员工宗志林向笔者解释说。
话音未落,井下所有员工的信息便被切换到了LED显示屏幕上,这些员工在哪个工作地点作业、属于哪个单位、叫什么名字,都清楚地显示在实时监控的LED显示屏上。
该矿的智慧管控平台采用的是国际领先水平的智慧矿山操作系统。向下可以兼容各种矿用智能设备、传感器、子系统的数据接入与设备控制;向上可以为智慧安全、智慧生产、工作面数字孪生、生产执行、视频AI分析提供各类应用。自建成该平台接入了17个子系统后,今年该矿又对主井提升、主排水等8个系统自动化升级改造,在实现机电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和无人值守的同时,减少固定岗位30人。
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融入,给矿井各个专业、各个层面人员带来了诸多便利。“系统自动化以后,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不仅要做好系统自动化运行的监控监视工作,更要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自动化知识紧跟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在该矿主井轿车房,机电队主井绞车房司机李秋菊感触颇深。
在近日该矿组织的井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演练记录中,笔者看到,通过利用智慧管控平台的安全监控、人员精确定位、语音广播等多系统链路融合,通知井下作业区域的所有人员,全程用时不满3分钟……可以看出智慧管控平台的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为进一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该矿还合理运用‘智能化工作面采煤工艺大数据统计与故障诊断系统’和‘采场矿压大数据实时监测与来压预报预警系统’两大系统实时对工作面科学开采、安全生产状态及时准确分析反馈,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化数据支撑。
练好“强健内功”
“我们把提高安全能力、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作为智能化矿井建设的着力点,围绕装备远程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岗位无人值守,以装备升级带动生产系统和劳动组织双优化。”该矿副矿长徐国强语气坚定地说。
随着矿井持续采掘延伸,采用传统的无极绳绞车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提升生产服务保障,该矿增购4台柴油机单轨吊机车,积极打造数字化辅助运输交通系统,解决车辆周转调度效率低、长期占压运输不畅等问题。
“通过运用单轨吊机车辅助运输,运送物料从副井底运到14030工作面,不仅减少了一半运输时间,而且有效提升了安全系数。”该矿机电科技术员史彭涛告诉笔者。
目前,该矿正在实施单轨吊机车与智慧管控平台对接工作,对接完成后,用料单位可以像点外卖一样,在手机“智能物料管理”APP上进行一键下单,整个运输过程都可以通过手机全程跟踪查询,不用担心“漏单”。
此外,单轨吊机车的预警系统还可以通过温度、公里数、相距间距等数据对机车的安全运行进行预警,有效提升安全运行周期。
该矿机电科科长秦志强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在该矿14011工作面回撤过程中,通过运用单轨吊机车辅助运输,单班回撤运输机槽98节、15天完成了整个工作面回撤,相比原调度绞车、回柱绞车群的传统回撤方式,施工人员由原来的每班17人减少为6人,回撤周期由原来的1个月缩短为了15天。
笔者还了解到,当前该矿在焦煤公司网络防护系统的基础上,筹备建立矿井智能化系统专用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将实现双层保护,增强智能化系统运行的安全屏障。
近7个小时的采访中,笔者看到,在该矿的各个工作岗位上,矿工们的“智慧梦”正逐一变成现实,那些美好的想象,在矿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采访结束时偶遇刚刚升井的该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鹏所说的那样:“‘智’了装备,省了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