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祥精细化工电仪部党支部在‘规定动作’到位的基础上,将各项工作做出了特色、做成了品牌,并将特色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真正把党建促发展落到了实处。”这是省国资委检查验收组对开祥精细化工电仪部党支部的评价。
近年来,开祥精细化工电仪部党支部在探索支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明确了以“深度融合”为基础,以“特色引领”为目标的党建工作方法,将红色引领、红色带动、红色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日常工作和学习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突出特色夯实新动能
“只有融合了特色、融合了实际,才能真正打造出过硬的党支部和过硬的党员队伍。”该党支部书记沈庆阳说道。
在具体实践中,该党支部推出了独具电仪系统特色的“158”组织架构,即成立一个党员先锋工作室、5个工匠工作站、8个专业攻关小组。通过支部+先锋工作室、党小组+工匠工作站、党员+专业攻关小组的互补联动,不断提升党员和员工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双提升”。
在打造过硬党员队伍上,该党支部明确了“4321”工作法,即每个党员工匠每年提出不少于4个攻关课题,每个攻关专业小组每年培养不少于3名青年骨干,党员先锋工作室每年至少有2项专利成果,打造1支精尖、创新型电仪工匠队伍。在具体工作中,下发了《党员积分管理实施办法及考核细则》《党员示范岗动态管理办法》,以量化考评的方式引导党员参与到中心工作中。
以前,培养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往往培养时间还赶不上设备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现在,在实行“158”组织架构和“4321”工作法之后,党员先锋工作室、工匠工作站以及专业攻关小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90后”青年职工段晓辉自入厂之后,一直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后来在党支部的倡议下,他“拜师”到党员先锋工作室带头人姬冬央名下学习仪表专业。如今,他已经成为电气和仪表“双料专家”,实现了“一专多能”。去年,他代表公司参加河南省石化系统技术比武,获得了特等奖。
以段晓辉为代表的“90后”“95后”正在不断成长。据统计,该部门先后有15名党员职工获得省级、市级的大工匠、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通过具体的目标任务来提升党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这也是我们”培育匠心、打造匠人“支部党建品牌的意义,更是我们打造过硬支部的初心。”沈庆阳表示。
人才为本培育新形象
2020年,技术创新150余项,大众创新600余项,发表论文26篇,创效900余万元,这是电仪部交出的成绩。究其根本是该党支部开展的“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骨干党员能手培养成带头人”的“三培养”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党支部将党员先锋工作室作为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开展了包括“师带徒”“实操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帮助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电仪部工业信息化中心依托杜彬工匠工作室,在党员杜彬的带领下先后开展30余项创效改造,创效超过300万元,并培育了多名班组长和技术能手。而他本人也获得了集团公司优秀大学生导师的荣誉称号。与此同时,部门还配合开展以党员骨干带头的“揭榜式”攻关、“清单式”服务、“结对子”帮扶等特色活动,不断给青年职工搭“台子”、压“担子”。
在正向激励方面,该党支部实施了《电仪系统岗位技术等级津贴实施办法》,每年对电仪系统岗位进行综合评定和打分,每月按照技能等级发放津贴补助,进一步激发党员职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深度融合激发新活力
“工作在哪里,党建阵地就延伸在哪里。”在近期开展的年度系统检修任务中,该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划分了党员“责任田”、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团员突击队”、落实了“党员帮扶队”,助力系统检修。
融合不但要体现在思想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入党积极分子张洛峰作为青年代表,带领6名青年职工组成了青年突击队,负责脱硫装置控制系统改造、醇醚气化DCS系统升级改造以及除盐水PLC升级改造等多个技术改造项目;党员杜彬则带领青年党员,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围绕多个制约稳定运行的疑难杂症开展技术攻关;“老党员”董旭涛则与老党员们一道成立了“帮扶服务队”,对各个检修项目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如此一来,整个党员队伍就调动起来,党支部也形成“老中青”三代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生动格局。
该党支部还根据急难险重等任务,对党员、发展对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过程写实,每季度邀请分管领导、班组长以及岗位员工进行打分,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奖励,督促党员认真履职尽责。
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助重生。电仪部党支部将继续把党支部建设与安全生产、挖潜节支、人才培育等紧密结合起来,让鲜艳的党旗插遍改革重生战场的每一个角落,让红色引擎动力更足、党员先锋作用更加凸显。